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简短_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简短一点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简短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简短的话题。
1.牛角挂书的故事
2.牛角挂什么成语
3.牛头挂书的成语故事
4.谁能帮忙讲一下“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牛角挂书的故事
(一)牛角挂书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夫、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夫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夫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
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
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
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
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一商量,把他们随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跳墙逃跑了。
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作靠山,但是有的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带头的叫做翟(音zhái)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
(二)百川归海
出处《淮南子·记论讯》”
百川异源,而险归于海。
释义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故事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牛角挂什么成语
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讲述的是李密用牛角将书籍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的勤奋事迹。1、成语解释
牛角挂书是一个成语,用以形容读书勤奋的精神。出自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例如,可以说:“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在句子中,牛角挂书通常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勤奋读书的人。
2、成语故事
故事讲述了隋朝人李密,因决心读书有所作为,在一次去缑山拜访高士包恺的途中,他在牛角上挂了一部《汉书》,一边骑牛一边读书。途中遇到权贵杨素,杨素对他的勤奋和学识深感赞赏,并预言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后来,李密因饱读诗书,才识过人,成为反抗隋炀帝的领袖,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牛角挂书作为勤学励志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
李密的人物介绍和生平
1、人物介绍
李密(582年~618年),字玄邃,隋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他是隋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瓦岗军的***。
2、生平
李密的家族世代为官,他的父亲李宽是隋朝的大官。李密少年时即成为隋炀帝的侍卫,但因病辞官回家,专心致志地读书。他富有才学,擅长辞章,深受当时的文人雅士赞誉。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民不聊生,李密加入了反抗隋炀帝的起义军。他先是应好友杨玄感的邀请,起兵反抗隋炀帝,后来加入了瓦岗军。李密在瓦岗军中担任要职,亲自起草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瓦岗军在他的领导下,声势日益壮大。
然而,李密在瓦岗军的领导地位并未持续太久。618年,瓦岗军发生内讧,李密被害,终年 36 岁。
牛头挂书的成语故事
牛角挂X的成语是牛角挂书。基础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详细释义:
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造句:
1、不过这段牛角挂书,也成为历史一段佳话。
2、李世民踌躇满志,李密牛角挂书,张须陀正要黄沙百战
3、我听人说魏王幼时牛角挂书,满腹经纶,很有文化。
4、酒色之徒!我还不死心,追问他:“我听人说魏王幼时牛角挂书,满腹经纶,很有学问的么?”
5、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怀,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6、饥乃加餐,倦然后卧,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补憾,方有韦编三绝、孙敬悬梁、牛角挂书、凿壁借光、映雪囊萤、以荻画地、圆木警枕、程门立雪等等的故事。
7、老子不堪尘世劳,且当痛饮读离骚。此身幸已免虎口,有手但能持蟹螯。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天寒欲与人同醉,安得长江化浊醪?
谁能帮忙讲一下“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牛角挂书
成语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词及解释
密:李密,隋末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投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成为首领
鞯:衬托马鞍的垫子
适:恰逢,正赶上
帙:书套,指书卷
按辔:按捺住马鞍
蹑:追随
因:于是,因此
识度:见识和风度
非若等辈:不同于你们这些人。若,你,你们
结纳:结交
大业:隋炀帝年号
举:起,发
关:指函谷关
翻译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示例: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成语原文: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翻译: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a,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扩展资料:
李密的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李弼,赐姓徒何氏,北周时为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
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从师国子助教包恺,听他讲授《史记》、《汉书》,精神振奋,忘了疲倦。包恺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叶适:“李密谋无不中,量无不容,盖非唐初君臣所能及。然身为事主,则不能成功,而终以僇死。张良为画策臣,未尝特将人之材器,所成就固自不同也。余尝叹战国楚汉之间,有实负智能忍死而不求遇者。范增、庞统之俦,盖褊浅矣。至南北、隋唐,则皆无之。以密之智谋,审乎特起之难,隠而不试,老死不憾,庶几乎? ”
今天关于“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简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简短”,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