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文言版大全_成语故事文言版大全视频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成语故事文言版大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

2.著名成语故事(文言文)以及它的寓意、翻译

3.交友有关成语文言文

4.求30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越短越好 急急急 !!! 如果合适哈加分

5.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6.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文言版大全_成语故事文言版大全视频

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

       1.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2. 有关寓言成语古文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杀人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3.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鹦鹉救火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1]

        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4. 有关寓言的成语的文言文有那些

        叶公好龙

        语出《庄子·逸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

著名成语故事(文言文)以及它的寓意、翻译

       1. 著名成语故事(文言文)以及它的寓意、翻译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后也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2. 寓言故事(文言文)带寓意和意思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意思:郑国有个人想去买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写在座位上,他匆忙上集市,忘了拿尺寸,他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了。”又回家去取,等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

        寓意:要根据事情的变化去处理事情,不能墨守成规,事情变了,我们处理的方式也要改变。

3. 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要简短的,有寓意的,不要《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4. 求两个古文的成语故事以及注解

        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稳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求名誉,地位财贷等厌.” 感悟: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益者三友也是出自论语的季氏第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感悟:这是孔子在告诉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诉了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害的.这两则不是成语故事,是我从论语里想起的,还好网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气,如果你想找寓间深刻,又有教育性的古文,我建议你去买本四书,大学和中庸可以自己看着修身,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及孟子中的智慧故事,可以说足够我们终身受用了.。

5.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

6. 求几个古文的大意,成语和含义.1.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

        邯郸学步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从前有个人在邯郸学习怎样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1、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①昔(xī)——从前,过去.步——行走,走路.②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仿佛——大略、大概.③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④匍匐(pú fú)——爬行.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 例 邹韬奋《萍踪寄语》:“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没有什么好报告.”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取精 典 故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7.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鹦鹉救火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1]

        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交友有关成语文言文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后也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求30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越短越好 急急急 !!! 如果合适哈加分

       1. 古代交友的成语故事文言文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出处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物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文言文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2. 有关古代交友的成语

        忘形之交:指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

        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点头之交:指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的朋友,亦称“一面之交”。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刎颈之交:那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刎颈之交”亦可谓“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意谓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贫贱,亦称为“杵臼交。”

        车笠之交:《太平御览》引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巾,解要(腰)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定交友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卿当下。”这种朋友,不以贵贱而异,友谊深厚。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朋友。《诗经》中把儿童的发髻称作“角”,后来人们习惯称童年时代为“总角”。《晋书·何劭传》:“劭字敬祖,少与武有总角之好。”

        竹马之交:小时候就相好结交的朋友。竹马,儿童喜欢骑竹竿当马,所以将竹马比做小儿时。《后汉书·郭十及传》里写道:“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獐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

        半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人称“半面之交”。

        金兰之交:指情意相投的朋友。后也指结拜兄弟。

        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君子之交:指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朋友。

        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次面的交情,表示交情不深。

3. 有关交友的成语故事

        一、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 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二、知音之交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三、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 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 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 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 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四、胶漆之交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

        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

        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

4. 交友的成语典故,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

        1、杵臼之交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麽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

        於是,公沙穆到一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

        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吴佑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

        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在封建社会,贫富县殊,等级森严。

        一个富豪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读书人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2、莫逆之交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 *** ,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

        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3、生死之交的故事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忽悠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

        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春风。4、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字叫公沙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

        但是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么多钱供他进入太学。于是,他到一家大户家里做舂米工人。

        而这位大户叫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

        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对事情很有见解。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

        5、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 *** ,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5. 与交友有关的成语大全

        交友有关的成语

        金兰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

        竹马之交----指幼年之交

        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实际上很重道义的朋友

        肺腑之交----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相交的朋友

        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行迹的朋友

        款交----指真诚相待的朋友

        布衣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

        忘年之交----指不记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石交----指友谊坚固的朋友

        平昔之交----指往日结交的朋友

        贫贱之交----指在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再世之交----指父子两代人都与人结为朋友

        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7.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8.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9.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10.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翻译: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11.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2.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此谥号称他为‘文’。”

       13.高山流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翻译: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14.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5.曾子杀彘(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16.黄粱一梦

       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翻译:唐朝时期,一个书生姓卢,字萃之,别人称之为卢生。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从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给卢生,说:“你晚上睡觉时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这时已晚,店主人开始煮黄米饭。卢生便按着道士的说法开始睡觉,他很快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回到家中,几个月后,还娶了一个清河的崔氏女子为妻,妻子十分漂亮,钱也多了起来。卢生感到十分喜悦。不久他又中了进士,多次层层提拔,做了节度使,大破戎虏之兵,又提升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后生了5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有了十几个孙子,成为天下一大家族,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到了80多岁时,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是一场梦。这时,店主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卢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说:“这难道是场梦?”吕翁听了便说:“人生的归向,不也是这样吗?”经过这次黄粱一梦,卢生大彻大悟,再不去想进京赶考了,反而进入深山修道去了。

       我找不动了~~反正百度上都有,自己找找吧,我就找了16个~~真心找不动了~~

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文言文版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2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了。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3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4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一个人就趁机偷了一口钟,正准备背着它逃跑。可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就非常害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5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率领队伍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队伍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6

        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日:‘入般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如何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他家的墙壁篱笆也厌恶。大王你看怎么样?”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7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8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9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翻译: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0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1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2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篇13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文言版大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故事文言版大全”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