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结构和特点_成语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成语的结构和特点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成语特点解释

2.成语有哪些特点?

3.举例说明成语具有结构固定性

4.现代汉语成语有哪些特点

成语的结构和特点_成语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成语特点解释

       成语具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汉语成语最明显的特点是四个音节构成的占大多数,占成语的95%以上.有人对《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作过统计,结果是:它共“收条目17934个.其中由四音节构成的有17140个,约占总数的95.57%”.书面上用四个汉字来记录,基本上都是四字格.可以说,四音节形式是成语区别于熟语中的其他成员(如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一个显着标志.为什么汉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呢?这大概跟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平衡为美,以不对称不平衡为不美的审美情趣不无关系.成语的这种形式对汉语语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汉语中许多四字格类的固定短语大多从成语发展而来,成为了新的成语,例如扬长避短、一分为二、一穷二白、不正之风等等.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其音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成语的四个音节大多是两两相对,匀称整齐,节奏鲜明.其二、平仄相间,音调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例如:山清水秀 、行云流水、 豁然开朗、侃侃而谈.成语的这个特点,我们通过本课程第四章“语言的声音美”的学习之后,将会体会更深.

       成语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结果,它具有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的特点,其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一般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抱头鼠窜”、“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成语反映了汉民族人民对老鼠的厌恶心理,若将其中的鼠改为“兔”、“龟”等,不符合汉民族的心理习惯.

       成语形式简练但涵义丰富,极富表现力.例如“乘风破浪”除了表示迎着艰险、一往无前外,还隐含着“具有远大抱负”的意思,这是一般的自由组合的词语所不及的.试比较下列两例: ①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极快. 比较可知,例①除了表现高速度之外,还隐含着一种巨大的气势,例②用的是自由组合的词语,表现力明显不及前者.又如“东郭先生”是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内储说上》一则寓言中那个“滥竽充数”的人物,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这些成语表现的都是具有某类特征的人.

       成语大多言近旨远,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例如滴水穿石、唇亡齿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欲速则不达等.使用成语有助于表达透辟精当,含蓄而深刻,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成语有哪些特点?

       结构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买椟还珠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编辑本段]历史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举例说明成语具有结构固定性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一般不能任意更换。

       (2)意义上的整体性。

       一.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

       二.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

       三.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四.一般地说,汉语成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源远流长。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成语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期为人们所使用。如“有恃无恐”、“盲人瞎马”、“打草惊蛇”、“捕风捉影”、“两面三刀”、“南腔北调”等都是大家熟悉并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

       二是定型不变。定型不变指的是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

       三是意义上整体化。?

       可见,成语的意义一般具有双层性,表面意义的作用仅仅是以其形象性来体现成语的实际含义。成语的这个特点是一般固定短语所不具备的。

现代汉语成语有哪些特点

       成语具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所谓固定,是指其结构定型,不能随意更改。一是词序固定不能变动;二是字也不能更改;三是字数不能增减。

        1、并列式:敲诈勒索、贪污腐化、帝王将相、谦虚谨慎;

        2、偏正式:一臂之力、尽力而行、豁然开朗;

        3、支配式:解放思想、震撼人心;

        4、补充式:爱不释手、重于泰山、愚公移山、触景生情、引狼入室。

       成语具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汉语成语最明显的特点是四个音节构成的占大多数,占成语的95%以上.有人对《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作过统计,结果是:它共“收条目17934个.其中由四音节构成的有17140个,约占总数的95.57%”.书面上用四个汉字来记录,基本上都是四字格.可以说,四音节形式是成语区别于熟语中的其他成员(如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一个显着标志.为什么汉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呢?这大概跟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平衡为美,以不对称不平衡为不美的审美情趣不无关系.成语的这种形式对汉语语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汉语中许多四字格类的固定短语大多从成语发展而来,成为了新的成语,例如扬长避短、一分为二、一穷二白、不正之风等等.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其音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成语的四个音节大多是两两相对,匀称整齐,节奏鲜明.其二、平仄相间,音调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例如:山清水秀 、行云流水、 豁然开朗、侃侃而谈.成语的这个特点,我们通过本课程第四章“语言的声音美”的学习之后,将会体会更深.

        成语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结果,它具有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的特点,其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一般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抱头鼠窜”、“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成语反映了汉民族人民对老鼠的厌恶心理,若将其中的鼠改为“兔”、“龟”等,不符合汉民族的心理习惯.

        成语形式简练但涵义丰富,极富表现力.例如“乘风破浪”除了表示迎着艰险、一往无前外,还隐含着“具有远大抱负”的意思,这是一般的自由组合的词语所不及的.试比较下列两例: ①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极快. 比较可知,例①除了表现高速度之外,还隐含着一种巨大的气势,例②用的是自由组合的词语,表现力明显不及前者.又如“东郭先生”是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内储说上》一则寓言中那个“滥竽充数”的人物,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这些成语表现的都是具有某类特征的人.

        成语大多言近旨远,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例如滴水穿石、唇亡齿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欲速则不达等.使用成语有助于表达透辟精当,含蓄而深刻,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好了,关于“成语的结构和特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成语的结构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