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陟幽明_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黜陟幽明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求三国时期曹操所作的诗词(全部)和诗词解释
2.黜的意思
3.舜典原文及翻译
4.跪求曹操《度关山》的直译!
5.黜陟怎么读什么意思
求三国时期曹操所作的诗词(全部)和诗词解释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秋胡行(二首)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拚”的“厶”改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曹操的《短歌行》传于后世的共两首,这里介绍的是第一首。
《短歌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古辞已经亡佚。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
开篇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也是“对”的意思。这与张正见《对酒》诗中的“当歌对玉酒”诗意相同。“去日”,指逝去的年华。这四句是说:在对酒当歌的欢宴时刻,感到人生犹如易晞的朝露转眼即过,逝去的年华苦于太多。言外之意是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
下面接着写道:“慨当以慷,幽(编者注:课本里作“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这是由于四言诗句的要求和叶韵的缘故才这样写,用来形容歌声的激跃。“幽思”,指内心的隐曲,深藏着的心事。“思”读去声,作名词用。“忘”字是韵脚,读阳平。“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一说是黄帝时代人,一说是周代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这四句是说:歌声这样激跃慷慨,是因为有隐衷在心底深埋。用什么来驱烦解忧?只好借酒浇愁。
以上八句,我们乍读起来,似乎感到情调消沉了些,其实不然。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但是,这种苦闷和感慨,也只有对事业和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只有不满现实而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人,才可能产生,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所以我们说,诗人的苦闷和感慨,正是英雄人物的苦闷和感慨,是烈士的一种悲心(曹植《送应氏·其六》:“烈士多悲心。”),是壮士的一种隐忧(曹植《篇》:“谁知壮士忧?”),自有它的积极意义在。
诗文随后进入正题。这样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衿”,是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这里作为贤士的代称。“悠悠”,长的样子,形容绵长的思念之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篇中的成句。“君”,这里指所思慕的贤才。“沉吟”,就是低吟,用低声吟味表示渴念。“呦呦”,形容鹿叫的声音。“苹”,指艾蒿。“鼓”,是弹奏。“呦呦鹿鸣”以下四句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篇中的成句,《鹿鸣》原是欢宴宾客时唱的诗,这里借用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这八句是说:俊士贤才啊,我在长久地思念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是时刻不忘直到如今。鹿在呦呦地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郊野的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弹瑟吹笙把他们欢迎。
诗文接下去写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掇”,采拾、摘取。一作“辍”,是停止的意思。“阡”“陌”,都是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叫“陌”。应劭《风俗通》中引有一条古谚叫做“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这里引用前一句是指客人远道来访。“枉”,枉驾、屈就。“用”,以的意思。“存”,是省视、探问。“枉用相存”是屈就以探问之意。“契阔”,即投合、疏远,可引申为欢聚、久别,本为联合词组,这里作偏义复词来用,取“阔”的意思,即久别。“契阔谈”,是指两情投合,在一起畅谈宴饮。“旧恩”,当指往日的情谊。诗人这里把寻求贤士生动地比作无法揽取的明月,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而贤士既得,则又喜不自胜,欢乐已极。这八句是说:贤士有如那皎洁的明月,明月无法采摘,贤士难以求得。我的忧虑出自内心,简直不能消歇。一旦贤士长途跋涉,前来存恤问候,我们自当在一起宴饮高歌,以表达旧日的情谊没有忘却。诗人就是这样,仅在短短的八句诗里,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曲折有致地表现出来了,形象是那样的鲜明、感人!
《短歌行》在下文中接着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的意思。这四句是说:明月皎洁,夜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它们围着树木绕来绕去,不知哪个枝干可以依附。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用乌鹊无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甚至还有人说:“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见傅长君《曹操〈短歌行〉试解》)。我们认为这样理解,诗的主旨不够集中突出,似有割裂诗意之嫌。还是清人沈德潜的话有些道理,他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说得更确切些,这是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说: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全诗的结尾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厌”,嫌恶,满足。“山不厌高”两句本于《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姓姬,名旦,曾助其兄武王灭商。他对国家的统一、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周公吐哺”的典实本于《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三载有周公的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是:为了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这四句是说:山不满足它的高,水不嫌恶它的深。只要像明主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就能征服天下人的心。诗人在这里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曹操的这种宏图大志值得充分肯定。三国时期,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饱尝流离的痛苦,面临死亡的威胁,中原地区尤为严重。曹操的《蒿里行》对此有过真实的写照。诗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那时,人心思治,要求尽快结束纷争的局面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曹操正是顺应时代的进步潮流,肩负起完成统一大业的英雄。所以我们说,他在《短歌行》中所表现出的宏伟理想是符合人民共同意愿的。这也正是本诗的思想精华所在。
《短歌行》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首先表现为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言志,是这首诗的基调和灵魂。它加强了诗作的内容,使之更为厚重;它决定着诗作的主旨,使之更为深刻。然而,言志如果不辅之以必要的抒情,则容易陷于像班固的《咏史》诗那样“质木无文”。而本诗的抒情性,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这也正体现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语) 的建安文学的特点。而这种艺术特点是带有独创性的,它与两汉作家的文学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是语言简约而含蓄。如本诗有两处引用《诗经》中的成句,一处引用古谚语中的成句,并有两处化用了《管子》和《韩诗外传》等典籍中的语句,从而表达了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使得诗作更加精炼含蓄。此外,大量反诘语句的运用,如“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这对启发读者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都起着很好的作用。至于本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平仄韵脚交互使用,句式齐整,音调和谐,无论从视觉或是听觉上,都能给读者一种美感,也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总之,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诗中所表现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艺术上也能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可以看成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黜的意思
1. 嵇康传翻译节选"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
嵇康字叔夜,谯郡轾人。轾地有嵇山,家在旁边,因而姓嵇。嵇康幼年失去父亲,有奇伟的才干,深远旷达不与常人一样。身长七尺八寸,言辞气质华美,有风度仪容,而土木形骸,不加雕饰,人们认为他有龙凤之姿,气质天成,十分自然。学习没有老师教导,博览而又一一精通,尤其喜好《老子》、《庄子
》。与魏宗室通婚,拜为中散大夫。常做养性服食的事,弹琴咏诗,自得其乐。他所交往的知心朋友只有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后来参与他们的有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阮籍哥哥的儿子阮咸、琅琊王戎,于是经常游于竹林,这就是世人所说的“竹林七贤”。
2. 沈焕字叔晦文言文阅读沈焕(1139—1191),字叔晦,定海崇邱乡沈家山下(今属 北仑区小港镇)人。24岁中举,后入太学,师事 陆九渊之兄 陆九龄,探究 心学大要。南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上虞尉、扬州教授、太学录事,充殿试考官,调高邮军教授、婺源县令、舒州通判,所至能恤民重教。曾一度讲学于定海(今镇海)南山书院。晚年迁居鄞县城内 月湖竹洲。卒谥端宪。继承陆九渊心学,与 杨简、袁燮、舒璘同创南宋 四明学派,称淳熙四先生。著有《定川言行编》、《定川遗书》等。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 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适私试发策,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 安抚使 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 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 舒州。闲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 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焕之友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补入太学。 张栻官中都,璘往从之,有所开警。又从陆九渊游,曰:“吾惟朝于斯,夕于斯,刻苦磨厉,改过迁善,日有新功,亦可以弗畔矣乎。”朱熹、吕祖谦讲学于婺,璘徒步往谒之,以书告其家曰:“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
举乾道八年进士,两授郡教授,不赴。继为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或忌璘所学,望风心议,及与璘处,了无疑间。为微州教授,微习顿异。《诗》、《礼》久不预贡士,学几无传,璘作《诗礼讲解》,家传人习,自是其学浸盛。丞相 留正称璘为当今第一教官,司业 汪逵首欲荐璘,或谓璘举员已足,逵曰:“吾职当举教官,舍斯人将谁先?”卒剡荐之。知平阳县,郡政颇苛,及璘以民病告,辞严义正,守为改容。秩满,通判宜州,卒。
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袁燮谓璘笃实不欺,无豪发矫伪。杨简谓璘孝友忠实,道心融明。 楼钥谓璘之于人,如熙然之阳春。淳祐中,特谥文靖。
3. 文言文阅读贾易字明叔贾易,字明叔,安徽无为人.七岁就成为单亲孩子.母亲彭氏,通过织布维持家里的开支,每天给贾易十钱(古时货币单位,不知换到现在相当于多少),让他去读书.贾易不舍得花一分钱,每十天就把钱积一起还给母亲.到过了二十岁,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常州的司法参军(就是官衔).认为自己为读书人懂法例,不能把法令法规闲置做摆设,新年开始讨论整顿监狱(或译为刑法更为贴切),只求法令要符合情理,因而说:“情理若与法令相存,法令反而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到他调离常州时,县中已经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
4. 《“杜乔字叔荣”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少为诸生,举孝廉。
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使徇察兖州。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赃罪千万以上。
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书奏不省。益州刺史种嵩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
冀从乔借观之,乔不肯与,冀始为恨。累迁大鸿胪。
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丧,乔独不往,冀又衔之。建和元年,代胡广为太尉。
桓帝将纳梁冀妹,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不听。 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乔以宫赃罪明著,遂不肯用,因此日忤于冀。
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
在位数月,以地震免。宦者唐衡、左悺等因共谮于帝曰:“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言上不堪奉汉宗祀。”
帝亦怨之。 及清河王蒜事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
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策免而已。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
乔不肯。明日冀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
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论曰: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若义重于生,舍生可也。生重于义,全生可也。
(节选自《后汉书?李杜列传》)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帝将纳梁冀妹 纳:娶B.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 属:嘱托C.冀又衔之 衔:恨D.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安:安定3.以下四句话,省略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是A.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梁让)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B.冀欲令以厚礼迎之,乔据执旧典,(桓帝)不听。
C.(你)早从宜,妻子可得全。D.(杜乔)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乔做光禄大夫巡察兖州,处事公正,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且不惧陈留太守梁让与大将军梁冀有亲属关系,而勇于揭发其收受贿赂的行为。 B.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没有功绩而被封官,杜乔上书顺帝要赏罚分明,并揭发梁氏一门的罪行,得到上级的支持。
C.宦官唐衡等人共同诬陷杜乔,请求逮捕并治他的罪,但梁太后一向知道杜乔忠诚,没有治他的罪,这使梁冀非常愤怒。 D.作者以史家的眼光评价杜乔能够舍身取义,启示后人要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李一足传 全文翻译李一足名叫夔,对他的家世不是很清 楚,有一母一姐一弟弟。
容貌清瘦, 方形眼仁,少量胡须。一生都不喜欢 接近女人。
喜欢读书,尤其精通《易 经》,另外对星历医学占卜之类的学 问也很在行。外出经常驾着牛车,车 上放一个柜子,所珍藏的都是他写的 一些书籍,整日在山水间逍遥自在, 所到之处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人。
天 启间丁卯年到大梁,与鄢陵韩叔夜智 度等人交往。曾说他的父亲是诸生, 家里很贫穷,向乡里豪强借高利贷, 到了期限,没有还高利贷的钱,最后 被殴打致死。
当时李一足很幼小,他 的母亲衔冤负屈十多年。到姐姐嫁人 了,他也结了婚,母亲把他们兄弟二 人叫来告诉了他们。
李一足嚎啕大哭,用头猛 撞门柱,母亲急忙掩住他的口。他挺身而出, 将一根棍子一断为二,和弟弟一人拿一根,在 集市伺机寻找仇人,没有成功,又到仇人家, 又没有找到,走到城外,终于发现了仇人,兄 弟奋力击打仇人,打碎了仇人的脑袋,仇人瞎 了一只眼睛,挖出另一只眼睛,在父亲的坟前 祭拜。
回来告诉母亲,母亲说大仇已报,灾祸 恐怕就要来了,于是他让弟弟带着母亲远走他 处,自己就和他们告别了。当时李一足的姐夫 在干充这个地方任县令,于是就投奔他们。
恰 好姐夫不在,姐姐见到他,大惊说:“听说了你 报仇的事情,可是仇人又复活了,。
6. 房彦谦文言文阅读房彦谦 〔隋〕字孝冲,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玄龄父。
大业(六o五至六一六)时为泾阳令,谥定伯。善草隶。
《北史本传》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著姓。
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
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
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
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辅。事不果而止。
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
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属陈平,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以衔命称旨,赐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袭,奴婢七口。
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比见诸州考校,执见不同,进退多少,参差不类。
况复爱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直为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舍,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历台省者,皆为不知被退。
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量准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少多,莫顾善恶之众寡,欲求允当,其道无由。
明公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词气侃然,观者属目。
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因历问河西、陇右官人景行,彦谦对之如响,颎顾谓诸州总管、刺史曰:“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
后数日,颎言于上,上弗能用。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
鄀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名有异政。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
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
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
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
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故文王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论,虽州国有殊,高下悬邈,然忧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并州畔逆,须有甄明。
若杨谅实以诏命不通,虑宗社危逼,征兵聚众,非为干纪,则当原其本情,议其刑罚,上副圣主友于之意,下晓愚民疑惑之心;若审知内外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觊觎,则管、蔡之诛,当在于谅,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枭悬孥戮,国有常刑。其间乃有情非协同,力不自固,或被拥逼,沦陷凶威,遂使籍没流移,恐为冤滥。
恢恢天网,岂其然乎?罪疑从轻,斯义安在?昔叔向置鬻狱之死,晋国所嘉,释之断犯跸之刑,汉文称善。羊舌宁不爱弟,廷尉非苟违君,但以执法无私,不容轻重。
且圣人大宝,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磐石之据,产、禄承母后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
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开辟以降,书契云及,帝皇之迹,可得而详。自非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孰能道洽幽显,义感灵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
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襄者齐、陈二国,并居大位,自谓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罔念忧虞,不恤刑政。
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是以民庶呼嗟,终闭塞于视听,公卿虚誉,日敷陈于左右。
法网严密,刑辟日多,徭役烦兴,老幼疲苦。 昔郑有子产。
7. 扈再兴,字叔起,淮人也. 文言文翻译意思是:扈再兴,字叔起,淮地人。
出自元末丞相脱脱主修的《宋史·扈再兴传》。
节选原文:
扈再兴,字叔起,淮人也。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被发肉袒徒跣,挥双刃奋呼入阵,人马辟易。金人犯襄阳、枣阳,京西制置使赵方檄再兴等御之。金人来自团山,势如风雨。再兴同孟宗政、陈祥分三陈,设伏以待。既至,再兴中出一陈,复却,金人逐之,宗政与祥合左右两翼掩击之,金人三面受敌,大败,血肉枕藉山谷间。授神劲统制。
译文:
扈再兴,字叔起,淮地人。有力气,善于随机应变。每次战斗,扈再兴都披头散发赤身光脚,挥舞双刀大喊着冲入敌军阵营,敌军人马都纷纷闪避。金兵侵犯襄阳、枣阳,京西制置史赵方传令扈再兴等人进行抵挡。
金兵从团山攻来,势头像风雨一样猛烈。扈再兴同孟宗政、陈祥分成三阵,设下埋伏等待敌兵。敌人到了以后,扈再兴率领中间一阵出击,又假装退却,金兵随后追赶,孟宗政与陈祥从左右两翼出其不意地攻击,金兵三面受敌,大败,尸首纵横交错地躺在山谷中。扈再兴被任命为神劲统制。
扩展资料
历史上共有3位戴面具的武将
1、扈再兴
是南宋抗金的名将,他之所以打仗戴面具不是因为颜值,而是为了提升士气。
扈再兴在面对金兵的时候,专门招募了一支敢死队,而这支队伍的成员都要戴上面具,这样能够鼓舞士气,而扈再兴就是这支敢死队的带头人,他也同样戴着面具跟敌军打,金兵见识到了敢死队的可怕之处,很多人都是丢盔弃甲,直接逃跑了。
2、狄青
狄青是宋朝名将,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打仗时也喜欢戴着面具,不过他是因为狄青的脸上有刺字。
据了解在狄青16岁的时候,狄青的哥哥将人打残了,所以狄青主动替哥哥受罚,并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不过因为脸上有刺字,所以打仗时狄青总带着个面具,因而狄青也被称为“面涅将军”。
3、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文帝高澄的儿子,也是北齐著名的武将,一生上过无数次战场,立下的战功也很多,有着“不败战神”的称号,最知名的一仗就是“邙山大战”。
兰陵王每次上战场的时候都会戴上自己的鬼脸面具,所以他还有一个“鬼面将军”的称号。他戴面具作战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盖住他美男子的面容,以此来震慑敌军。
百度百科--扈再兴
8. 文言文阅读周赧王八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可供参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① 周赧王八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②,至房子③,遂至代④,北至无穷⑤,西至河⑥,登黄华⑦之上。
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⑧,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⑨,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⑩。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②①!”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②②。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②③,侵暴吾地,系累吾民②④,引水围鄗②⑤;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
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词语注释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前403),下讫五代(959),根据大量的史料,经精心剪裁融铸而成,内容详于政治军事,文字简练,记事周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赵武灵王(?—前295):名雍,赵肃侯之子,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即位。
为加强边防,于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下令“胡服骑射”。胡服:战国时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窄袖短装,皮靴皮带,头戴羽冠。
2.北略:向北攻占。中山之地:中山国的土地,今河北定县一带。
中山,古代国名。 3.房子:古地名,今河北临城。
4.代:古地名,代郡,今山西大同一带。 5.无穷:自代郡上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
6.河:黄河。 7.黄华:山名,在黄河边上。
8.肥义:赵国的国相。 9.驱世:意为世上所有的人。
10.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 11.不服: *** 胡服。
12.制国:治理国家。 13.有经:有一定的原则。
14.令行:政令得以施行。 15.明德句:意思是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论议明白。
贱,指底层的百姓。 16.而从政句:意思是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
17.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 18.稽首:叩头至地,是古时最恭敬的一种跪拜礼。
19.中国:中原地区。 20. 则效:取法仿效。
21.孰图:深思熟虑。孰,同“熟”。
22.楼烦:古代国名,今山西省西北部。 23.负:依仗。
24.系累:用绳索捆绑,指被俘。 25.鄗(hào):赵国城名,今河北柏乡县北。
白话译文 周赧王八年,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大兵经房子,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数千里的大漠,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与国相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与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会明白的。
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这么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改穿胡服。国人都不愿穿胡服,其中,公子成称有病,不来上朝。
赵王派人前去说服他:“家事听从父母,国政服从国君,现在我要人民改穿胡服,而叔父您 *** ,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徇私情。治理国家有一定章法,要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处理政事要有一定原则,要以施行政令为重。
宣传道德要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推行法令必须从贵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样来完成改穿胡服的功业。”
公子两拜谢罪道:“我听说,中原地区在圣贤之人教化下,采用礼乐仪制,是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周边地区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此不顾,去仿效外族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违背人心的举动,我希望您慎重考虑。”
使者回报赵王。赵王便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
如今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凭什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土,掠夺人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鄗城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
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
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从命,赵武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
作品意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
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现代社会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
舜典原文及翻译
黜,拼音是chù。黜,汉语汉字,释义为废除;取消。
有关黜的成语有:
黜陟幽明: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扶正黜邪:意思是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黜衣缩食:意思是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黜周王鲁:意思是汉代《公羊》学家因《春秋》用鲁记年,认为这是贬降周而以鲁为王。
黜昏启圣:意思是贬退昏庸,开启圣明,出自《南史·谢灵运传论》。
进贤黜奸:意思是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有关黜的诗句有: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塞下曲四首》 唐 ·王昌龄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舅姑毁黜以至此。《柳毅传》 唐·李朝威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送薛存义序》 唐 ·柳宗元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送薛存义序》 唐 ·柳宗元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唐·刘禹锡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白居易《和思归》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 白居易《叹鲁二首》
跪求曹操《度关山》的直译!
《尚书·虞书·舜典》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译文:虞舜出身寒微,尧帝听说他聪慧、明事理,贤能有才干,将舜立为储君,准备将天下共主之位禅让给舜,舜也通过尧帝长时间的考验。史官作了《舜典》记录了舜帝继位前后的事迹。)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译文:用古人评价帝王的标准来评价舜帝,舜帝名叫重华,继位前舜帝是尧帝的得力助手,舜帝智虑高深、道德高尚,谦逊诚信,高尚的道德品质远近闻名,尧帝就将虞舜当做继承人来培养。舜能谨小慎微的处理各种人伦关系,舜能把复杂的家庭人伦关系处理的很好。)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译文:在处理政务和百官的关系时,舜帝也能处理的井井有条;接待天下诸侯、宾客时,诸侯、宾客都对他肃然起敬;舜帝在管理山泽时进入大山,遇到狂风暴雨也不会迷路。)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dǐ )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译文:尧帝很高兴对舜说:“舜啊!多年来我询问了你治理天下的方法,考察了你的言行,我认为你可以成就一番功业,考察你好多年了,你可以继承我天下共主的位子了。”舜认为自己德行还不够,认为天下共主之位应该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帝位。)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 译文:最终舜帝还是接受了帝位,在正月初一,舜在尧帝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舜继位后,舜帝观测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列出了七项政事。)
肆类于上帝,禋(yīn)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译文:之后舜帝举行祭天大典,向天帝汇报继承帝位的事,祭祀了天地四时(天、地、春、夏、秋、冬称六宗),祭遥了名山大川,祭祀了群神。)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 译文:舜帝还聚敛了诸侯们象征祥瑞的玉符,舜帝选择吉日,召见四方诸侯,将象征祥瑞的玉符颁发给各诸侯国国君。)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 译文:这一年的二月,舜出巡视察东部邦国,行至泰山时,舜帝以柴祀之礼祭祀泰山。在泰山之上,舜帝按尊卑排序遥祭了名山大川。)
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
( 译文:然后舜帝接受了东方邦国诸侯的朝见。舜帝还向东方各邦国颁布统一了历法确定了四季时间,还颁布统一了东方各邦国的音律、度、量、衡等。 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规定诸侯朝见天子时应该准备五种玉符和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绸、卿大夫朝见天子时应该准备祭祀用的活羊羔、活雁、士人朝见天子时应该准备祭祀用的死野鸡。而五种玉符,在诸侯朝见天子完毕后,天子仍然将玉符归还给诸侯。)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译文:这一年的五月,舜帝到南方巡视南方诸邦国,舜帝到达衡山,举行了和祭祀泰山一样的祭礼祭祀了衡山。同年八月,舜帝到西部巡视西方诸邦国,在华山举行了和泰山一样的祭礼祭祀华山。)
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 译文:同年十一月初一,舜到北方巡视北方诸多邦国,行至恒山,同样以祭祀华山的祭礼祭祀了恒山。巡视结束后舜帝回到国都,舜帝来到太庙祭祀(即尧帝祖先庙),用一头公牛作为祭品。)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译文:舜帝规定天子每五年巡视一次天下,各邦国的诸侯在天子祭祀四岳(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时朝见天子。这时各地方诸侯向天子汇报自己治理地方的得失功过;天子可以通过诸侯们的汇报,考察诸侯们治理地方的得失,天子将车马衣服赐予那些有功的诸侯。)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 译文:舜帝划分了行政区域,舜帝将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在十二州的名山上设立祭坛用于祭祀,舜帝还下令疏通了部分河道。)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 译文:舜帝制定了律法,舜帝命人将五种刑罚刻画在青铜器上让人们知道刑罚的残忍。然后舜帝规定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刑作为处理官吏犯罪的刑罚,用扑刑作为处理违反教化的刑罚,获刑后可以用钱财赎罪。)
眚(shěng)灾肆赦,怙(hù)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 译文:因过失犯罪的,可以缓刑也可以赦免;屡教不改的,就可以施以肉刑或者死刑。舜帝也下令,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译文:舜帝将共工氏首领穷奇流放到幽州,将三苗部首领之一的驩兜流放到崇山,将三苗部驱逐到三危,将鲧处死于羽山,舜帝用强硬手段处理了四恶之后,天下诸侯都心悦诚服。)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译文: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去世。尧帝的去世让天下百姓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悲痛,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所以娱乐活动。)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
(译文:舜帝在服丧期满后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帝来到文祖庙,与四岳商量政事,舜帝决定打开明堂四门,已达到广开言路,广泛吸收意见的目的。“天下十二州的君长们!”)
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译文:舜帝说:“衣食是百姓安居的根本,所以农业生产必须顺时而行!你们要安抚远方的邦国,同时也要安抚邻近的邦国,信任仁厚的人,疏远邪佞的人,这样,即使是偏远地区的蛮夷都会顺服的。”)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 译文:舜帝说:“四岳啊!有谁能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领导百官辅佐我处理政,还能遵循治国之道呢?”)
佥曰:“伯禹作司空。”
(? 译文:群臣都说:“伯禹可以担任司空。”)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 译文:舜帝说:“好吧!禹,你治理了水患,现在有新的使命一定要勤勉努力啊!”)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译文:禹跪拜叩谢后,将管理百官的司空之职谦让给稷(周的先祖)、契(商的先祖)和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
(? 译文:舜帝说:“好啦禹你就不要谦让,还是你去担任司空吧!”)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译文:舜帝说:“弃(即后稷)啊,现在黎民百姓还在忍饥挨饿,我任命你担任主持农业生产的后稷这一官职,教授黎民百姓播种各种粮食谷物吧!”)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译文:舜帝说:“契啊,现在的社会,百姓家庭不和睦,百姓家庭五常伦理道德不顺。我认命你为司徒,你要向黎民百姓宣扬五常教育教化百姓,施行教化时一定要宽厚。”)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译文:舜帝说:“皋陶啊,现在外有蛮族侵扰,内有盗贼作乱,可谓是内忧外患。我认命你为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等级,你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去运用,你可以根据罪犯身份的不同来选择在野外、市、朝三处任意一处执行刑罚。如果罪犯要流放的,你可以按照他们的罪行合理的安排他们流放的地方。你一定要做到明察公允!”)
帝曰:“畴若予工?”
(? 译文:舜帝说:“有谁能担任掌管百工的公共呢?”)
佥曰:“垂哉!”
(?译文:群臣都说:“垂可以胜任!”)
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译文:舜帝说:“好吧!垂,我任命你为公共(官职名称)掌管百工!”)
垂拜稽首,让于殳(shū)斨(qiāng)暨伯与。”
(?译文:垂跪拜叩头后,将百工之长的位子谦让给让给殳斨和伯与。)
帝曰:“俞,往哉!汝谐。”
(? 译文:舜帝说:“好啦,你就不要在谦让了!你与他们一起出任共工一职吧!”)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译文:舜帝说:“谁能胜任管理山泽草木和驯化鸟兽之官呢?”)
佥曰:“益哉!”
(? 译文:群臣都说:“益能胜任!”)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
(? 译文:舜帝说:“好吧!益,我任命你担任主管山泽和驯化鸟兽的虞官。”)
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
(?译文:益跪拜叩头后,将虞官一职谦让给朱虎和熊罴。)
帝曰:“俞,往哉!汝谐。”
(译文:舜帝说:“好啦,都不要谦让了!你同他们一起担任虞官一职吧!”)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译文:舜帝说:“四岳啊,有谁能担任主持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三礼的官职呢?”)
佥曰:“伯夷!”
(?译文:群臣都说说:“伯夷可以担任!”)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 译文:舜帝说:“好啊!伯夷我任命你担任掌管祭祀的礼官吧。你要恭敬谨慎,还要正直、清明。”)
伯拜稽首,让于夔、龙。
(?译文:伯夷跪拜叩头后,将秩宗之位让给夔和龙。)
帝曰:“俞,往,钦哉!”
(?译文:舜帝说:“好啦你就不要谦让了就你来担任秩宗一职,去吧!”)
帝曰:“夔(kuí)!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译文:舜帝说:“夔!我任命你为乐官之首主持乐官的工作,你要教导年轻人,让他们正直温和,宽大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 译文: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音律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和谐演奏,不使它们乱了次序,如此,即便天地之人听到也会感到和谐、愉悦的。”)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译文:夔说:“让我们敲着石磬,奏起乐来,让飞禽走兽都跳起舞蹈来吧!”)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译文:舜帝说:“龙!我非常讨厌谄媚的言论和贪残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使我的黎民百姓惊恐。我任命你为纳言,负责传达我的命令,转告进谏我的意见,你所传达和转告的必须真实可靠!”)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译文:舜帝说:“我任命你们二十二人各司其职,要谨慎的履行你们的职责,你们要想着辅佐我完成顺应天意的事业,创立丰功伟绩。”)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 译文:舜帝每三年考察一次重要官员的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无能的官员,提拔贤明能干的官员,于是诸多工作都开展的非常成功。舜帝还将三苗部分化瓦解。舜三十岁时被尧帝征召立为储君,在储君的位置上干了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舜帝在巡狩南方时病逝。)
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槀饫》( gǎo yù )。
(?译文:舜帝在位期间,测量了国家的疆域,并将各地的物产分门别类,规范了赋税制度。舜帝还指导创作了《汩作》、《九共》九篇、《槀饫》等舞乐,作为祭祀音乐。)
黜陟怎么读什么意思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乐府诗集》卷二十七
天地之间,人是贵于万物。
立君统治百姓,制定法律准则。
留下轮痕马迹,巡视东西南北。
罢斥邪恶,提拔忠良,
使百姓休养生息。
啊!贤明的圣君,统治全国疆域。
分封诸侯分五等,设立井田刑狱。
可以烧掉奴隶的卖身契,但不能实行普通的赦赎。
执法严峻的皋陶、甫侯,哪里有什么失职?
可叹后世君王,改变制度法律。
奴役百姓为一人,横征暴敛费民力。
舜漆食器将奢侈,诸侯叛离有十国。
不如唐尧尚节俭,栎木作椽无雕饰。
世人赞美伯夷,是为提倡廉洁的风俗。
奢侈是最大的罪过,节俭是共同的美德。
都像许由那样推让,还打什么官司、辨什么曲直。
如果实行兼爱尚同,疏远的会变成亲戚。
这是一首表达曹操政治理想的诗。开头提出“天地间,人为贵”,接着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国家统一,君主贤明;执法公正,民人不争;百姓安乐,五谷丰登。这在封建社会里是根本不能实现的。诗中肯定了分封和井田制,非议后人的“改制易律”,只是借此表达他恢复已被破坏的封建秩序的愿望。
黜陟,读音为chù zhì,意思是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一、词语在古文中的引用
《书·周官》: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后汉书·韦义传》:(韦义)数上书顺帝,陈宜依古典,考功黜陟,征集名儒,大定其制。
《加证道孝德尊号大赦文》:鳏寡孕独乏绝都,量加赈给。三载黜陟,百王令典。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公政府官皆听政长黜陟。
二、相关的官吏升迁的成语
1、扶摇直上: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yáo zhí shàng,原义是暴风自下急遽的盘旋而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志;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早出自于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
2、不次之迁: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cì zhī qiān,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3、出幽迁乔: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 yōu qiān qiáo,意思是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出自《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三、相关的官员降级的成语
罢黜:汉语成语,拼音是bà chù,释义是废除排斥。罢免,去官。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黜陟的例句:
1、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
2、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3、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更须持茹檗尝冰。
4、自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始于《舜典》。
5、赵启霖着即行革职,以示惩做,朝廷赏罚黜陟,一秉大公。
6、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7、“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说的就是通过考核对领导干部进行资格筛选。
8、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9、又开具元符三年臣僚上章疏者的姓名,区分邪正,各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予以黜陟。
10、清代职方“掌天下舆图,以周知险要,叙功核过以待赏罚黜陟”。
好了,关于“黜陟幽明”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黜陟幽明”,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